(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城鎮化是涉及全國的大范圍社會進程,一開始就要制定并堅持好正確原則,一旦走偏,要糾正起來就很難了。城鎮化不同于其他建設,房子造起來了,路開通了,水泥地鋪上了,要走回頭路就很難了?;驹瓌t,我看主要是四條。一是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二是優化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三是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四是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不能千城一面、萬樓一貌。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2頁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思路要明確,堅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舉措。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2月10日),《人民日報》2015年2月11日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要先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路要明確,建立硬約束,長江生態環境只能優化、不能惡化。要促進要素在區域之間流動,增強發展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產業發展要體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推進要有力,必須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整體推動,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月26日),《人民日報》2016年1月27日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在黨中央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64頁
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總的思路是: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2019年8月26日),《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89-190頁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要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
《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2019年8月26日),《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90頁
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就不宜發展產業經濟,主要是保護生態,涵養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品。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43-244頁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87-188頁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